好不容易把心肝寶貝拉拔到跑跑跳跳的年紀了,卻見他胃口不佳,不是這個不好吃,就是那樣不愛吃,零食、甜飲又自有主張,飲食毛病叢生,令人憂心。
以下是常見的現象,讓專家告訴你該怎麼辦?
■抱著科學麵當零食
小小一包泡麵帶來的問題不少:麵條經過高溫油炸,有致癌危機;一包泡麵鹽量可達5~8公克,可能超過衛生署建議成人一天攝取的鹽量(6公克);而調理包中的肉類需經真空包裝、高壓滅菌,維他命B群、鐵質等營養素都被破壞;熱量高達500卡,佔了小朋友一天建議攝取量的25%,脂肪約有26公克,佔了一天建議攝取量40%。
「泡麵幾乎不含任何營養素」,前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翁瑩蕙提出警告。
專家妙方:
‧一定要控制吃的頻率,「每週最多一次,毒素才不至於累積」翁瑩蕙說,且一定要煮過,再添加青菜、豆腐、蛋等補充營養,而調味包最好只放一半或三分之一,讓湯頭有味道就好。
‧試著跟小朋友講道理,告訴他常吃會長不高、打電動拿不到高分、對皮膚也不好,最好家裡也不要買,由大人以身作則,讓小孩慢慢戒掉。
■不喜歡咬硬硬的水果,小欣乾脆什麼水果都不吃了
有些小朋友不喜歡較酸、太硬、或需要剝殼的水果,但水果能提供維生素C、纖維素及水分等,衛生署每日建議量約小孩兩個拳頭大,如果攝取不夠,可能會造成便秘。
專家妙方:
‧「先打成果汁當飲料喝,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建議,等小孩接受度提高之後,再弄成果泥,漸漸地習慣口感後,就肯吃水果了。
‧芭樂、蘋果、水梨果肉較硬,不易咀嚼,翁瑩蕙建議切成一小口,吃的意願會提高。
‧需去皮的葡萄、木瓜、香蕉等,家長得先為小孩剝好皮,再漸漸訓練他自己剝皮。
‧柑橘類、番茄及奇異果味道偏酸,可切成果粒,混合其他水果做成水果沙拉,增加新鮮感。
■擔心不愛喝牛奶的小文長不高,媽媽每天以鈣片伺候
營養師大多持反對意見,因為過多的鈣質累積在體內,會導致腎結石。
鈣質是人體骨骼、牙齒的主要成份,也是神經細胞發揮作用時的必要物質,若攝取不足,會有煩躁焦慮或異常興奮的情緒反應,翁瑩蕙說。
專家妙方:
‧專家們大多建議均衡的營養素,還是從飲食中攝取較為妥當。
乳鈣是鈣質最佳攝取來源,衛生署建議學童一天至少要喝兩杯牛奶。
如果小朋友不愛喝,可試試加麥片、巧克力餅乾或煮湯,或與水果打成果汁如木瓜牛奶、西瓜牛奶。
‧也有可能是乳糖不耐症作祟,若小孩的生長曲線(同齡兒童的身高、體重生長比值)低於50%,經醫師鑑定後,就可以補充鈣片,衛生署每日建議量是1000~1200毫克,但一定要補充維生素D及適度的運動才會幫助吸收。
飲食中小魚乾、豆類製品及深色蔬菜等,也含有豐富的鈣。
■怕初經早的琪琪貧血,媽媽每天為她準備鐵劑
中央研究院最新一份研究顯示,50%的國小高年級女生鐵質攝取不足,「現代女孩初經來得早是主要原因」,報告的主持人中研院生物醫學所教授潘文涵解釋。
專家妙方:
‧可看她上課專心度及體能如何而補充鐵劑,每日建議量為15毫克,但一定要多吃水果補充維生素C以利吸收。
‧富含鐵質的食物有紅肉、豆腐、海帶、紫菜、秋葵及芝麻等。
‧「另外值得關注的,是突然發育很快的學童,」潘文涵提醒,因為生長太快來不及吸收各種營養素,建議這樣的孩子一天可補充一顆綜合維他命。
若孩子一個星期都沒吃蔬果,經過醫生的許可後,綜合維他命的補充是必須的。
■怎樣吃出優質頭腦?
潘文涵教授的研究顯示,學童飲食中吃較多垃圾空卡食物,比常食用蔬果魚肉奶蛋等健康食品的學童,學習成果差2~3倍,「因為營養素的多寡影響腦部功能,」潘文涵教授說。
《大腦元氣飲食》作者,也是日本DNA專家生田哲指出,漢堡、炸雞、薯條等含飽和脂肪酸高的食物,會導致學習效果降低。
專家妙方:
‧生田哲建議多吃含DHA的沙丁魚、秋刀魚、青花魚,可活化腦部、培育情緒穩定的小孩;雞蛋、大豆食品(豆腐、納豆、味噌)中的卵磷脂能讓細胞膜富有流動性、可讓腦部更靈活、提高記憶力;糙米的膳食纖維豐富,充分咀嚼可提高腦部活動。
■食量不錯的凱凱,絕口不吃青菜,一吃就吐出來
蔬菜富含纖維質、葉酸、維生素B群等營養,但有些口味重、味道苦,纖維粗,小孩一般都不愛吃,「這是導致小孩便秘的重要因素,」林口長庚兒童醫院腸胃肝膽科醫師陳士彥說。
「不喜歡吃青菜的孩子通常較愛吃肉,」前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翁營惠指出,接踵而來的是肥胖、尿酸過高的問題。
專家妙方:
‧將蔬菜切細:長庚大學護理系兼任講師王彥懿所著的《學齡童的營養書》中提到,小朋友會擔心菜太大口而噎到,如高麗菜及紅蘿蔔應該切碎並炒軟一點,甜味也較易釋出。
‧改變烹調方式:翁營蕙燙青菜時,會淋上自製瓜子肉醬以減少澀味,相當下飯;新鮮的綠竹筍、大黃瓜或白蘿蔔熬湯頭,吃起來爽口;焗烤蔬菜或做成沙拉,增加新鮮感;四季豆斜切去炒,咬起來較翠嫩。
‧搭配其他食材:
1.將小孩愛吃的食材如肉類、海鮮加上蔬菜包進美生菜中讓小孩吃,是不錯的選擇。
2.口味重的青蔥、大蒜有抗癌成分,可切細碎和牛肉、番茄煮成湯麵;將粗纖維的紅蘿蔔、筍、芹菜切成細絲,添加在粥和湯麵中,可不露痕跡補充所需。
3.蔬果汁中打入鳳梨、蘋果或優酪乳,讓味道香甜好喝。
4.有苦味的青江菜、菠菜包入水餃,加上碎肉,提高小朋友的接受度。
‧一起動手作:孩童對自己動手的食物會覺得較好吃,包水餃、做生菜沙拉、捲壽司,從上市場買食材到準備料理的階段,可以讓孩子一起選菜、準備餡料。
■8歲的萱萱吃飯常東摸西摸,邊吃邊玩,一餐飯花了將近一個半小時
萱萱的例子不是個案,而是大多數家長的煩惱。
專家妙方:
‧「當下別逼孩子吃,餓了他自然會要東西吃,」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李青蓉說,若過了正餐時間,可讓小孩喝水或牛奶,等下次用餐時間到,他自然會乖乖進食。
‧而有時是家長給的份量太多,翁營惠指出,小孩一餐的建議攝取量約是大人的一半。試試先盛半碗飯,小孩吃完有食慾時再添加半碗,漸進式的給予可減少小孩的排斥感。
‧讓孩子選擇他喜愛的餐具,也能增加食慾。
‧可試著全家一起改變飲食習慣。不要邊吃飯邊看電視分散注意力,大人吃完飯,也儘量留在餐桌上陪孩子。
‧避免給孩子溫度太高、有骨頭、魚刺的食物,減少排斥感。
‧不過,小朋友的生長曲線若低於3%,「不愛吃飯可能就是健康警訊」,陳士彥解釋,小孩便秘會造成噁心、食慾不振,口腔內有蛀牙,也會讓小孩不想咀嚼食物,這時最好求診確定原因,才不會導致更嚴重的腸胃道疾病。
■嫌開水有苦味,小毛將飲料當開水喝
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任羅福松提醒,美國一份調查指出,小孩每天飲用一杯含糖飲料,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1.6倍之多。
《大腦元氣飲食》指出,可樂、罐裝飲料所含的砂糖,易被人體吸收,飲用完會使血糖急速上升,長期下來導致糖尿病。改喝豆漿、現榨果汁、優格、鮮奶較健康。
專家妙方:
‧李青蓉家裡絕不買飲料,但孩童一天至少要喝1500~2000cc的水,家中會準備開水和蔬果汁,久了小孩就沒有這個的習慣,即使上學後受到同儕影響,也只是好奇而淺嚐則止。
‧而已經染成習慣的小孩,家長得要多費心了。首先要節制小孩的零用錢,不要讓他有餘錢買這些垃圾食物,若小孩真的很想喝,規定他飯後再喝,避免影響正餐,但量還是得逐次減少,以其他較健康的飲品代替。
培養小孩正確的飲食習慣,大人還是要以身作則,並且耐心、有創意,才能讓孩子吃足營養、開心成長。
留言列表